(东博社记者/黄利霞、谢质斌、韦世宏)"中泰一家亲,砥砺共前行",自古以来中泰两国始终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保持了友好来往,特别是在文化旅游上日益活跃,成为中泰关系的一大亮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经济生长变得并不容易,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让中泰两国文旅交流更进一步?日前,出席第15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的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接受东博社记者专访时表现,后疫情时代,中泰两国文化旅游的生长和推广将会出现新的面目,我们将越发注重品质旅游,越发努力的推介中泰两国旅游资源。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接受东博社记者专访中国与泰国的文化交流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门,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1975年中国与泰国建交后,两国文化交流更为广泛。中泰两国建交45年来,在文化领域连续深入生长,文化交流日益繁荣,不仅增进了两国的友谊,同时也促进了两国经济与文化的生长。
阿塔育·习萨目表现,中泰两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传统习俗、宗教、生活方式和饮食等方面,特别是中国南部地域许多省市的传统习俗和泰国是很是相似的。据史料纪录,早在汉唐时期中泰两国就有友好来往。
公元1~5年西汉时,中国航船就到过泰国。东汉至隋唐时期,泰国境内就有狼牙修国、堕罗钵底国、盘盘国等,都与中国有来往。明王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航行中,曾领导船队到过泰国,并受到了很是友好的接待。
《西洋番国志》真实记载了其时泰国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成为中国人相识泰国阿瑜陀耶王国的名贵资料,从一定意义上讲,郑和下西洋出访泰国,就是一次大规模的中泰文化交流运动。"中国和泰国有许多富厚的旅游资源,我们有许多传统习俗和自然风物是可以配合分享、配合开发的。
"阿塔育·习萨目说。现在,泰国拥有多处文化遗产,有5大景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其中3项文化遗产,划分是素可泰历史遗迹公园、大城遗迹公园、乌隆班清考古遗址。以上三处文化奇迹均是备受中国游客接待的旅游目的地。
而大皇宫、玉佛寺、卧佛寺和双龙寺、达帕侬寺等其他地域的重要佛寺,展现了泰国的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素可泰(Sukhothai)位于曼谷以北440公里,不光曾是泰国的第一个首都,也是文化泉源的摇篮阿塔育·习萨目认为,中国在文旅方面的生长潜力更大,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在差别的省市有着差别的传统和习俗,可以生长差别省市的文旅业。"在中国,除了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大都会,另有许多漂亮的都会,寺庙、宗教修建、自然景观等等。
而这些地方是许多国际游客所不知道的,我们可以越发努力的推介中国有关省市的旅游资源。"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泰两国在教育、康健、旅游、民俗、学术交流、情况掩护等多个领域展开了互助。2019年11月,中泰两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团结新闻声明》中,一致同意增强旅游互助,推感人员往来,推动媒体和信息领域互助,通过媒体交流互访、新闻及纪录片交流、举行论坛和节庆运动等方式,推感人文交流和媒体行业生长。
同年,泰国文化部副部长巴拉梅·安披切出席于第14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并将论坛重要内容用于开展东盟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生长中。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出席第15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是推动文化交流、建设恒久稳定友好关系的关键契机,我们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履历,探索新的生长时机。"阿塔育·习萨目表现,纵然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仍有信心重振旅游业,越发注重品质旅游,注重室外履历、文化体验和美食体验。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是中国—东盟展览会框架下的高层论坛,至今已乐成举行了15届。
今年论坛的主题为:文化遗产的掩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旨在推广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遗产掩护与传承的实践履历,探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生长的形式及路径,展望中国与东盟开展文化遗产交流与互助的愿景,助推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配合繁荣,助力构建更为精密的中国—东盟运气配合体。泉源:东博社。
本文关键词:专访,∣,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亚博2022最新版官网,后
本文来源:亚博2022最新版官网-www.haishenproperty.com